渭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的经验启示发表时间:2022-11-08 15:12 刘志恒 摘 要:渭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首次实践,是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尝试。其创建发展的历史经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依然焕发着强有力的生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渭北根据地创建发展的指导思想、必要条件、原则策略的分析论述,鉴古知今,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渭北革命根据地历史经验现实启示
渭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三原县党组织和渭北党组织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在西北革命史和中国革命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以及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为党在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执政提供了参考。总结渭北根据地创建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地方党组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革命实际问题的历史,对我们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党和国家既定的任务目标,仍具有启示和帮助。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理论,为渭北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做出了正确指导 大革命失败后,陕西党组织注意到组建人民武装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1927年9月26日至27日,中共陕西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西安召开,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陕西工作的指示,作出陕西的主要革命力量是农民,党要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的纲领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党要到国民党军队中去,加紧培植革命的军事力量的决议。1927年10月至1928年5月,陕西省委先后领导发动了清涧、渭华、旬邑起义,在渭华起义失败后,派刘志丹等到陕甘边界从事兵运活动。虽然三次起义和兵变工作均相继受挫,但这些革命实践培养和锻炼了大批军事干部,积蓄了革命力量,使陕西党组织,特别是处于西北地区革命斗争前沿的领导人,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找到了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两当兵变后不久,刘志丹和习仲勋第一次见面时,总结那几年革命斗争的成败得失时说:“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队,即使严重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现在最根本的就是要有根据地。” 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中共陕西省委及早期革命斗争的领导人,便以井冈山道路为榜样,开始全力创建西北红军和根据地。渭北革命根据地,就是陕西党组织认识、把握、遵循中国革命的共同规律,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初步探索和实践。正是由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科学理论为根本指导,掌握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才使渭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脱离了盲目的实践,得以坚持两年多时间。而渭北革命根据地从1931年7月创建到1938年8月失陷转移照金,存续时间之所以如此短暂,则源自陕西党组织因缺乏经验,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教条式的理解和运用。 1930年5月,陕西省委召集渭北巡视员黄子文、西路巡视员陈云樵,详细讨论了渭北的政治经济及群众斗争形势,认为在渭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有利条件有:(1)渭北根据地北接陕甘边,距国民党统治中心的西安50多公里,距三原县城仅10多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这里位于关中腹地,资源充足、物产丰富,是陕西重要的粮棉产区,便于筹粮筹款。(3))以三原为中心的三原、泾阳、富平、耀县、淳化等县,是大革命时期陕西农民运动发展较快的县份,党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4)党的组织建立较早,党员人数多,党的组织力量较强,斗争经验丰富。(5)陕西各地军阀混战,士兵土匪到处掠夺骚扰,人民陷于战争的水深火热中。关中又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田枯槁,赤地千里,贫苦群众挣扎在死亡线上,贪官污吏、地主恶霸却趁机敲诈勒索、兼并土地,迫使人民走投无路,农民与地主豪绅的对抗异形势常紧张。以上地理资源、大革命的影响、群众的革命要求、党的组织状况、阶级矛盾尖锐等的确都是有利因素,但陕西省委却脱离了国民党统治区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没有切实认识到“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个必要条件和根据地建在地势险要的山区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这是两个导致渭北根据地斗争失败的致命缺陷。在关中腹地的渭北根据地,完全处于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直接威胁其在陕西的统治中心西安和重镇三原,必然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仇视和反复“围剿”。 没有正式红军,仅靠力量薄弱、装备简陋的渭北游击队是难以“粉碎国民党正规军对根据地的反复‘进剿’的,是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的”。而根据地又位于平原,周边没有高山大川和天然险阻的地形优势,游击队活动区域回旋余地小,不利于御敌和保存发展自己。因此,在国民党的重兵围剿下,渭北根据地很快就失陷了。 渭北根据地的历史既说明了先进思想理论对党的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又体现了思想僵化、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教条主义对革命事业的巨大危害。当前,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新起点上,思想力量和精神旗帜至关重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是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不盲从、不教条,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和本职工作中的实际,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落实党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事业中,做到目标上不迷茫,方向上不偏离,方法上更科学。 二、坚持不懈的武装斗争,为渭北根据地创建发展创造了必须条件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大革命后,中共组织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离开了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就无从谈起,工农武装割据就不可能实现。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就必须要创建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服务人民的无产阶级武装力量。1927年9月,陕西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对发展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及方法作出了明确指示:“本党的军事行动已经是迫不容缓了……在西北上培植革命的军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目前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党在陕西的特要任务。”“一方应积极的培养我们的军队,一方更应积极的用各种方式武装农民,并予以简单适用的军事训练,以增强他们的战斗力,方能巩固革命的基础。并采用各种完善的方法,保存农民的武装,除利用红会、硬团、民团、保卫团……等旧名义外,于必要时亦可上山,只要能保存得着武装。”“土匪原来多是破产的农民……应择其可以引上革命途径的诚恳的与之联络”。 渭北革命根据地从大革命时期起就没有停止过武装斗争,始终按照陕西省委的指示,通过武装斗争来保存自己,壮大力量,开展革命活动,巩固人民政权。1927年冬至1931年夏根据地的准备时期,三原县委和三原特支在渭北地区组建了三原农民游击队、渭北灾民自救队等由党直接领导、以农民和共产党员为主的革命武装,开展了“交农”,“筹赈”,围攻三原、淳化县城,抗粮抗捐、打土豪、分粮食等武装斗争,在斗争中建立了淳化县苏维埃政府,捣毁武字区区公所和武字后区马额乡公所,处决了国民党地方反动官僚。1931年5月至1932年11月的建立和发展时期,中共武字区委先后建立了区武装自卫队、区游击队、渭北游击队、武字后区游击队和武装赤卫队、农民义勇队等农民武装,进行了抗粮、抗税、抗捐、抗债,打击土豪地主,分粮分地,解除反动武装等斗争。在实际斗争中,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斗争技巧不断提高,活动区域逐渐扩大,游击队由原来昼伏夜出变成公开活动,武器由原来大刀长矛逐渐换成真枪实弹,人数也大大增加。1932年2月,为培养军事人才,增强游击队战斗力,陕西省委渭北巡事员焦仲鸣与黄子文等研究,在长坳举办军事党员干部培训班,特别邀请带领陕甘游击队到渭北活动的刘志丹授课。1932年8月至1933年12月的恢复和发展时期,中共三原中心县委重新组建了南原游击队和武字后区游击,不久合并恢复为渭北游击队,改编泾阳游击队为渭北游击队第二大队,并在武字区、心字区、耀县西原、三条沟、富平的都村、淡村分别建起十几至七八十人不等的小游击队,带领群众进行分粮斗争,镇压反动地方势力,配合红二十六军二团突围,在老户沟伏击张德润民团。渭北游击队还是陕甘游击队和红二十六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在根据地广泛开展“拥军扩红活动”,多次为陕甘游击队补充兵员。1932年2月,陕甘游击队成立时,三原武字区共产党员黄子祥带领几十名青年农民参加了陕甘游击队。1933年7月,红二十六军二团南下失败,渭北游击队第一大队(原渭北游击队)改编为第四团,重新打起红二十六军的旗帜转战照金苏区,与耀县三支队、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形成新的红军主力,扭转了红二团南下失败后陕甘边斗争的不利局面。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革命党发展成为执政党,党的历史任务从武装夺取政权发展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同反动统治阶级浴血奋战的武装斗争虽然已经结束,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还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吸取革命时期武装斗争的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坚毅的政治定力、非凡的政治勇气、博大的政治胸怀,卓越的战略策略,同西方大国的围堵作斗争,同恐怖主义的暴虐作斗争,同陈旧体制的顽疾作斗争,同党和政府内的腐败作斗争,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不良风气作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排除障碍和干扰,化解风险和危机,增强活力和动力。 三、坚持群众路线,为渭北根据地发展壮大奠定了深厚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本和胜利源泉来自群众。人民群众是创建巩固渭北根据地的根本力量。中共陕西组织在渭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团结群众,为渭北根据地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重视发挥农民群众革命主力军的作用。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源于强大的农民运动。1926年11月,从广东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回陕的乔国桢在三原武字区发动群众,组建农民协会,成立农民自卫团,点燃了渭北农民运动的烈火。1927年3月,渭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三原武字区大寨支部成立。此后,共产党人在渭北地区宣传革命思想,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干部,成立农民赤卫队。三原、泾阳、富平、耀县、淳化,从县(区)到村普遍都建立了农协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解散民团、打击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缩减田赋粮款、禁烟禁赌、消灭土匪等斗争,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形成了数千年未曾出现的“一切权力归农协”“农民的事情农协管”的新局面。渭华起义前后,三原、泾阳、淳化等县相继爆发“交农”围城斗争和武装起义,强烈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的统治基础,直接有力地推动了渭北根据地的建立。 注重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办实事。1931年5月,武字区反日会召开群众大会,斗争反动官僚豪绅,废除地亩契税。1932年3月,武字区农民反日救国会改为农民联合会,实行一切权力归农联会,其组织成分完全是中农和贫雇农。4月,领导农民群众在太和堡地主张玉泉家分粮食20余石。9月渭北革命委员成立,吸收贫雇农参加委员会和主席团,并公布和实行苏维埃土地法。10月,中共渭北特委和渭北革命委员会决定遵照有利于贫农、雇农的原则,由党支部领导,以农联分会为单位在南原进行土地分配工作。仅上河村就分配土地220亩,十几户农民分得了土地。同月,渭北游击队在高山槐分粮3天,百名群众参加,分粮300多石。让农民代表参与政权组织,能更好地倾听农民群众意见,体现了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理念和深入联系群众的作风。领导农民分粮分地,显示了党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视与维护。 组建群众组织、增强革命力量。渭北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在各村堡组建了农联会、雇工会、妇联会、赤卫队、共青团、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开展保护青年、妇女、儿童利益,禁种鸦片,肃清反革命等活动。群众组织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各阶层的积极性,在动员群众参加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设,推动革命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执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政策,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密切了党、革命武装、人民政权和群众的关系,党的威信大大提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许多群众自发为红军募捐衣物、鞋袜和油印用的钢板。1932年陕甘游击队来武字区“扩红”,群众踊跃参军,三天内报名近百人。“每次分粮斗争,群众都自己拿着武器来掩护斗争”。 “往北路去的一条大道完全截断,在这里的统治不是国民党县政府或区公所,而是共产党和农联”,群众放哨,群众守街,严密封锁消息,即使在武字区周围离国民党驻军很近的地方,赤卫队仍然领导群众分粮,开拥护红军的群众大会。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全部工作活动之中。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沉入基层,走近群众,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紧紧依靠人民干事创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要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和群众真实想法,站在人民立场上、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作决策、定措施、办事情,使工作更加切合实际、顺乎民意,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让人民来评判自己的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跟进对策措施,下最大气力解决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发扬谦虚谨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使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渭北根据地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渭北根据地的创立和失败的实践证明,正确掌握和领导统一战线,革命事业就兴旺发达,忽视破坏统一战线,革命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渭北根据地在土地分配初期,采取了团结富农的政策,将富农和地主豪绅区别对待,对他们的土地只没收多余的部分,生产工具和牲畜一概不动。没收的土地全部平均分配,富农可以和贫雇农分得同样品质的土地。这一政策,促进了根据地的农业生产,稳定了富农阶级,使之加入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为根据地的建设争取到了最广泛的农民阶层的支持和配合。1932年根据地恢复后,在武字区执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将富农的土地、生产工具等财产全部没收,只分配给耕种条件较差的“坏田”,并将富农完全驱逐出农协等组织。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打击了富农阶层的生产热情,激化了阶级矛盾,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稳固发展,给根据地的巩固和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任务也变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在实现中国梦、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进程中,必须不断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冲破阻碍、攻克难关的强大力量。一方面,要把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用;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包容、鼓励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的不同认识和意见;要从战略高度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基层做好民族、宗教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发展,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另一方面,新的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很多理念方法,比如:服务大局、开放合作、以人为本、有为有位和共赢的理念,求同存异、自我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党员的的带动引领作用等方法,对党的其他工作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应该被更广泛地吸收借鉴,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2、《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央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陕西省委》,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4、《渭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5、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印,2017年1月 6、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